摘要:跌势缓和 预计市场迎来整固周期
核心观点
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实质性扭转;海运运价持续回落 “一箱难求”变“一货难求”;超百亿元项目接连上马,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征战储能市场。
投资思路:随着美联储再度加息75个基点及会后声明看,未来对于通胀的压制将继续,利率上限将提高至5%,时间上也会延长,之前判断美国宽松时间在明年过于乐观了。美元指数持续新高,对人民币汇率压力较大。A股持续回落,技术上3150箱体被击穿后,指数重心震荡向下,成交量持续萎缩,题材股出现流动性问题。上证50创下年内新低,说明权重未能作为资金的避风港。指数短期已超跌,有超跌反弹要求,但目前仍有部分品种在高位震荡甚至新高,这点和4月底的恐慌下挫是不一致的,所以这次筑底过程将更复杂。到底是直接见底还是反弹后继续探底,需要观察,因为上证50的新低有一定指引性。从分类指数看,创业板离新低更近,而中证1000仍有20%差距。板块上,等指数稳定后可挖掘中证1000等中小市值细分行业热点。
02
市场分析
1、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实质性扭转。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持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前期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同时,重点领域风险由快速发散转为明显收敛,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得到实质性扭转,过去五年内处置不良资产额已超过之前12年处置额总和。
3000亿金融工具投资带动作用明显
上述负责人表示,银行业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供给持续增加。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前8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0亿元。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
在强化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拓展科技保险服务,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其中,银保监会引导银行机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1-8月,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新增2.95万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和大型银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增长加快,新增2.32万亿元。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8月24日国常会提出,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目前首批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于8月26日投放完毕。
该负责人指出,已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前期已经落实到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3000亿元,支持投资项目90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
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货车司机等群体,银保监会引导银行机构主动跟进了解其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延期还本付息、续贷等服务,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切实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银行机构已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超过4万亿元。银保监会还推动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营业中断险、财产损失险、雇主责任险、货物运输险等业务覆盖面,丰富企业风险分散渠道。
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重点领域风险由快速发散转为明显收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其中,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该负责人表示,2017年至2022年7月末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3.5万亿元,已超过之前12年处置额总和。同时,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依法处置安邦集团、华信集团等严重违法违规企业,完成接管包商银行和“明天系”6家保险信托机构。
“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涉案人数连续3年下降;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累计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87万家次,罚没合计140.37亿元,超过之前十几年行政处罚总和。”上述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指出,当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已得到实质性扭转。银保监会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稳妥处置恒大等部分头部房企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量风险得到基本控制,存量风险正有序推进;渤海钢铁、海航集团、东北特钢、北大方正等一批债务金额巨大、涉及面广的大型企业债务风险事件得到平稳处置。截至今年8月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约2万亿元。
2、海运运价持续回落 “一箱难求”变“一货难求”。
近日,海运价格持续下跌,波罗的海运价指数(FBX)较去年9月历史高位下跌超61%。集装箱航运市场表现疲软,“一箱难求”变“一货难求”。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全球市场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叠加疫情因素使消费者支出从消费品转向服务业,进一步压低了集运需求。
运力供过于求
FBX显示,9月23日,全球综合指数为4305美元/FEU(40英尺集装箱),较去年9月历史高位11109美元/FEU下跌超61%。其中,中国(东亚)-北美西海岸较上周下跌10%至3545美元/FEU;中国(东亚)-北美东海岸较上周下跌8%至7835美元/FEU;中国(东亚)-地中海较上周大幅下跌18%至6748美元/FEU;中国(东亚)-北欧较上周下跌超4%至7284美元/FEU。
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德鲁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已连续30周下降,本周WCI较上周下跌10%至4471.99美元/FEU,较去年同期下跌57%;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已连续15周下跌,本周较上周下跌10.4%至2072.04点。
海运市场运力供过于求是运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集装箱运力同比增长3.9%,但由于需求不振,运力闲置率创近5年峰值。
受运价下跌影响,多家船公司陆续开始停航,以改变供给过剩的局面。海运咨询机构德鲁里发布的数据显示,在9月19日-10月23日的5周里,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亚洲-北欧和亚洲-地中海等主要航线总共750个预定航次中,取消了122个航次,取消率为16%。其中,全球三大航运联盟陆续合计取消了101个航次。取消航次最多的是2M联盟,达40个航次;THE联盟达到33.5个航次;最少的海洋联盟也有27.5个航次。
值得注意的是,68%的空置海运班次发生在跨太平洋东向贸易航线,24%发生在亚洲-北欧和地中海航线,8%发生在跨大西洋西行航线。
四季度需求料提升
德鲁里分析指出,全球集装箱需求减弱、库存充足、消费者支出从商品转向服务以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是当前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
方正证券表示,由于此前补库较多,美国各大零售商近期大幅削减零售订单,沃尔玛取消数十亿美元订单,塔吉特取消超15亿美元订单,以便使库存水平与预期需求保持一致。
中远海控董事会秘书肖俊光表示,近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一定边际变化。供给侧方面,主要航区港口拥堵情况近期有所缓解,运力得到逐步释放;需求侧方面,在通胀压力加大、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下,市场需求出现一定下滑。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即期市场运价出现了一定程度调整。
“我们认为,现阶段需求正处于今年的相对低点,后续预计将有所上升。”肖俊光表示,“根据对市场的前期摸排,客户目前已在逐步去库存,随着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逐步恢复,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市场需求将提升,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
华泰证券认为,即期运价将维持逐步下降的态势,但运价水平仍将大幅高于疫情前。
3、超百亿元项目接连上马,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征战储能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维持高景气度的同时,动力电池企业正纷纷切入储能赛道,寄望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从而进一步驱动业绩增长。
9月17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能科技”,688567.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安宁工业园区麒麟片区投资建设“孚能科技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规划研发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
此外,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300207.SZ)也接连宣布在湖北省宜昌市和浙江省义乌市等地投资超百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20亿元,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入约213亿元,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规划总产能约50GWh。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争相加码扩产入局储能赛道的原因,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储能市场广阔,企业投资意愿强烈。同时,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在工艺和产品上基本一致,动力电池企业在人才、技术、生产线等方面有先发优势。”
蕴藏千亿级大市场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攀升,储能行业也正迎来新的突破。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7亿千瓦,同比增长8.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
在日前召开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紧张警示我们,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转型。”章建华强调,要加快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大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电网稳定性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使得电力保供面临挑战。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储能赛道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引发多方关注。据了解,在实现调峰调频维持电网稳定性的同时,储能还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550亿元,预计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2024年产业规模将达2890.7亿元。其中,锂电储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021年锂电储能装机占比升高至90%以上。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政策利好和市场机遇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锂电储能表现突出。
平安证券研报也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209.4GW,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5.4GW,同比大长67.7%,占比也迅速提升至12.2%的水平。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强等优势,会呈现迅速发展势头,预计未来会成为最具潜力的电化学储能的方式之一。从2021年市场份额来看,在新型储能装机中占比超90%。
百亿元项目接连上马
随着储能市场前景日益明朗,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公司也在加速布局,投资达百亿级的项目正接连上马。
日前,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安宁工业园区麒麟片区投资建设“孚能科技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该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二期均为建设年产12GWh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建设期预计36个月,产品主要应用于储能领域。
对于投资资金来源,孚能科技方面表示:“公司预计本项目投资金额较大,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自有资金、银行借款、股权融资等,具体融资方式的确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审议程序能否审议通过、最终能否足额筹集资金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不能按计划筹措资金,则存在项目延期、中断、终止等风险。”
而在8月底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孚能科技方面表示:“储能已持续接到订单,建厂规划持续推进中;实验室也在推进储能产品的升级。公司储能产品用的是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储能的合作项目倾向于大储。”
与此同时,9月20日,欣旺达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总投入约213亿元在义乌市投资建设“欣旺达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60亿元,计划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约50GWh生产基地。
事实上,这已是欣旺达在一周内宣布签约的第二个投资项目。在此前的9月15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宜昌市人民政府、东风集团及东风鸿泰签署《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将在宜昌市投资约120亿元建“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在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投资扩产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双碳”战略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
日前,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建设150GWh锂电池产能,项目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建40GWh产能。项目全部建设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50亿元,形成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
开辟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事实上,在这一轮储能电池扩产热潮中,迅速出手、投入巨额资金抢占市场机遇的也多为动力电池企业。
以孚能科技为例,对于加码投资储能领域的原因,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全球“双碳”目标已基本达成共识,储能行业随之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将现有的汽车动力电池产品优势向储能市场进行延伸。”
“‘孚能科技 24GWh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规划的磷酸铁锂储能产品拥有高安全性、高性能、长寿命、智能化等优点,具有一定竞争力,有望迅速进入该市场。同时,项目的落地可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孚能科技方面表示。
对此,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孚能科技,了解其在储能领域方面的产能规划布局计划,公司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储能项目刚通过投资审议,正式开始建厂可能要到2023年底。”
而对处于斥资超200亿元在义乌市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的原因,欣旺达方面也表示,“该项目是为了投资生产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等产品,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产能规模,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和欣旺达汽车电池的综合竞争力,满足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电池正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继动力电池之后寻找的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储能概念在资本市场热火朝天,但大规模应用依然存在“堵点”,锂价的上涨导致储能站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毛利率为36.6%,而到了2022年,公司储能业务板块毛利率下降至6.43%,同比下降近30%。
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以来,电站储能EPC价格迅速上涨,平均价从2021年的1.1元/Wh至1.8元/Wh上涨至2022年上半年的1.5元/Wh至1.9元/Wh.“受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电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化学储能的成本也不断上涨。”业内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锂电储能的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考量。对此,吴辉分析认为,需要加强整个产业链对于安全性的重视,储能电站使用的电池数量较大,如果失控易演变为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目前,储能电站也在探索钒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应用,未来在储能产业中的技术路线可能比在电动汽车产业中更多。同时,对于锂电池的储能管理、电池冷却、储能消防系统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03
重点行业
上周指数重心继续下移,沪综指跌破3100点,创业板指最低下探指2275.29点,市场持续保持地6000多亿的地量水平,石油、电池、有色、金融、军工板块相对抗跌,家居用品、家用电器、医药、医疗保健等传统消费板块跌幅较大,医疗保健一周下跌7.69%,片仔癀等老牌白马股纷纷补跌,造成局部恐慌。近两年,市场风格发生明显变化,以酿酒为核心的大消费被新能源所替代,即便在弱势中,机构资金主动增持消费的意愿并不强烈,造成部分消费、医药白马股跌入长期下降通道。当前市场整体热度不高,板块效应不强,市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军工板块受重大事件驱动,走势相对抗跌。新能源板块高景气延续,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新能源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和新年能源汽车,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形成中长期利好。
俄罗斯宣布部分动员,意味着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不仅影响能源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美国加息,欧盟制造业因为天然气短缺造成巨大冲击,四季度欧美经济面临下行风险。8月份中国出口增速显著下滑,显示外需放缓,全球经济放缓风险上升。军工企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背景下,军工企业价值突显。国内大飞机C919即将进入商用,对相应公司的业绩拉动将逐步显现,尤其是一级供应商企业。
民用大客机C919成功研制代表着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具备了向高端化奋进的能力。从美国、德国工业发展看,军工企业对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军工企业延长了成长周期,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公司就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型例子。C919大型客机的下线对我国对我国整体工业制造业链条高端化的创新发展有巨大引领作用。中短期,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高的机体部件、如机体制造、航空材料、零部件等。航空材料中的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很强的应用性,产业价值占比高,可重点关注。
上周,部分大飞机个股走势出现异动,四川九洲9月22日涨停,钢研高纳、中航高科等航空新材料公司股价持续走高,中航沈飞股价创4月份以来新高。总体而言,军工优势企业二级市场表现明显强于大盘。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和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短板”。
公司高管层由7个博士、2个硕士构成,技术研发实力非常雄厚,为公司成长性奠定基础。公司2019年上市后,连续两年实现业绩高增长,2021年与2019年净利润相比,增长了近4倍。2022年公司中报显示,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5.9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9.66%,毛利润创新高,显示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可重点关注。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