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巨星凱文.貝肯(Kevin Bacon)在馬多夫騙局中失去絕大多數的金融資產,手上僅剩房子、車子等不動產...
龐式騙局大家都知道,但以影星凱文.貝肯(Kevin Bacon)為例,有新聞報導指出他在馬多夫騙局中失去一切,但他後來出面澄清,自己只是失去絕大多數的金融資產,手上還有房子等其他種類的資產。因此,這裡必須釐清「畢生積蓄」代表的,是所有現金與存款;還是所有金融資產?又或者是工作了一輩子所賺來的所有資產淨值,其中也包括房子與退休金?
人們口中說的「畢生積蓄」,指的通常是他們能直接控制的金融資產,並不包含房地產與退休金等有價資產。所以,如果住在一幢價值100萬英鎊的房子裡,並因被詐騙而損失10萬英鎊,導致手上連半毛現金都沒有,顯然也好過某個「賣掉價值100萬的房子,然後把110萬的所有資產全都投入單一投資項目,並因此破產」的人。此外,還有其他需考慮的因素。如果你在20歲時失去一切,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賺進更多錢;如果你已經垂垂老矣或病入膏肓,可能就很難逃離貧困的下場。
馬多夫騙局
曾是華爾街金融鉅頭的馬多夫,曾策畫長達20年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以投資為名拐騙資金,這場騙局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終於被戳破,釀成史上最大詐騙案,帳面損失高達650億美元(約台幣2兆元)、3.7萬名投資者被坑殺,甚至有人因為傾家蕩產而自戕。馬多夫也因此被判最高刑期150年。
馬多夫的手法,被稱為龐氏騙局、金字塔式詐騙;或者,台灣人常說的「老鼠會」。也就是,不斷招募新會員,透過新會員所繳的本金來支付舊會員的利息,債務因此愈滾愈大。
這個史上最大詐騙案,3.7萬名受害者遍布於136個國家,其中名人可不少,包括全球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 Spielberg)、大明星凱文.貝肯(Kevin Bacon)、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等。當時,連大型金融集團都是受災戶,像是英國最大的匯豐銀行、法國最大的巴黎銀行等全球銀行大咖都捲入。
馬多夫雖已過世,但他親手釀出的驚天騙局,將持續是金融史上最血淋淋的一課。究竟「老鼠會」怎麼來、怎麼運作?以下盤點金融史上的幾大「龐氏騙局」。
馬多夫曾經是華爾街最著名的金融界經紀人,他創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以對沖基金的方式作為投資騙局。在過去20年裡,凡是投資馬多夫的人,無論股市行情如何,其帳戶每個月都能像時鐘一樣,準時收到遠遠高出銀行存款利息的獲利,而且從不發生虧損,令當時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鶩。
圖/Flickr by ajay_suresh
對沖基金總是給人高深莫測的印象,會讓投資者覺得,真正專業的人士對市場的了解遠比自己知道得多,當專業人士已經先一步進行投資了,會讓更多人盲目跟進。
馬多夫總是強調保密,這為他的投資帳戶蒙上了神祕色彩,並給人一種獨家專享之錯覺,他透過大肆宣揚自己的投資多麼具有排他性,從而將投資者的恐懼從擔心虧錢,變成了擔心在這場賺錢遊戲中掉隊而落於人後。
當馬多夫的騙局泡沫化之後,大家才發現這間投資公司不過是一個非法集資的老鼠會,公司本身並不是靠其業務來賺錢,而是利用新加入者的本金支付老會員的高額利息。
這種金字塔形的層壓式推銷,只要不斷有新會員加入,這個騙局就能不斷演下去,如今世界各地不斷爆發的各種非法集資案,其實都是龐茲騙局的複製衍生。
渴望賺錢和人性的貪婪與盲從是人的本性,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可靠、值得相信的「明牌」,卻沒有搞清楚資本主義體制下的遊戲規則是如何運作,龐茲騙局永遠只有幕後黑手可以從其中賺大錢,但那個人絕對不是你。
老鼠會這種不合法賺取佣金的方式,就如同擲出迴旋鏢一般,最終賠錢又貧窮的苦果,還是會回到我們身上。
「對沖基金」的爭議和獲利從何而來?
對沖基金就是一般人常聽到的「避險基金」,雖然名為「避險」,卻是以高風險投機為首、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就如同禿鷹一般,盤旋在全球經濟市場覓食,為了獲利,多空皆操作,像是近年結構複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種金融衍生商品。
期貨、期權這些都是對沖基金的主要獲利工具,而且以高槓桿的方式向銀行借貸,擴大幾十倍的投資資金。對沖基金只要一出手襲擊,往往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例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因此對沖基金也被市場稱為「狙擊手」。
著名的馬多夫詐騙案中,馬多夫就是設計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利用避險基金的投資手法複雜、操作隱蔽、籌資方式私募不公開等特質,打造出這個只有貪婪和謊言的500億美元驚天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