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傳銷,大家大多數都是趨之如騖。在他們的眼裏,傳銷組織會限制自由並洗腦受害者去發展下線,甚至誘騙自己的親屬加入,最後導致家破人亡。
說到傳銷,大家大多數都是趨之如騖。在他們的眼裏,傳銷組織會限制自由並洗腦受害者去發展下線,甚至誘騙自己的親屬加入,最後導致家破人亡。雖然隨著我國傳銷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傳統的傳銷組織已經“難以生存”,但是不斷翻新打著其他噱頭的新型傳銷騙局依然來勢洶洶。
近日,羅湖區檢察院對轄區近年來依法辦理的31起組織、領導傳銷罪案件進行了研究分析,發現部分犯罪分子借助互聯網逐漸衍生虛擬概念的新型傳銷模式,隱蔽性很強,並嚴重危害群眾財產安全。新型的傳銷騙局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防範這類傳銷呢?
新型傳銷詐騙模式
很多新型的傳銷模式都是利用新型的金融投資專案為噱頭,比如說外匯、區塊鏈、數字貨幣等等。一般來說都是用高額的回報率為誘惑,吸引投資者們參與。很多的投資者一開始並不知曉這是一個傳銷詐騙,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專案。
但是在平臺內部,投資者可以按照投資金額以及註冊的先後順序形成層級,根據這些不同的層級可以獲得不同的獎勵補貼,最重要的是平臺鼓勵投資者去發展下線,通過拉攏人數和投資金額可以進行層級的進階,從而獲得更高的傭金。
可見與傳統的傳銷詐騙不同,新型的傳銷詐騙根本不需要傳統面對面的線下培訓模式,只需要通過電腦、手機等網路平臺就可以達到宣傳目的,且傳統的培訓模式也變成了線上直播、講課等形式。第二傳統的傳銷詐騙沒有實際的公司產品,但是新型的詐騙模式詐騙團夥會自主開發或者購買交易平臺,誘導投資者在虛假的交易平臺中充值交易。
這樣“有型”的交易模式會給投資者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真的在參與外匯、區塊鏈等投資專案。特別是現在的傳銷平臺,喜歡通過通過微信群宣傳、推介會、商學院授課等方式,來洗腦投資者接受這樣的“新型投資專案”,很多並不真正瞭解外匯的投資者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進而開始推薦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通過這樣的新型傳銷詐騙,被鼓動的投資者積極發展下線,導致受害者和被騙金額增多,在羅湖區檢察院辦理的31起傳銷案件中涉及互聯網虛擬傳銷26起,占比83%。涉案金額高達8321萬元人民幣。
騙局轉變成常態化
隨著新興業態的出現,傳銷類型的犯罪收益早就不再局限於線下,而是出現了複合式的收益方式。一般來說涉案的外匯投資平臺都有兩種模式盈利,第一個是通過在平臺進行入金投資獲得利潤,第二個就是通過發展下線加入平臺,獲取直推獎等獎金制度的傭金。
為了更好的蒙蔽投資者,傳銷組織或者參與者還會註冊實體公司,通過宣傳吸引感興趣的投資者加入,帶動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將傳銷行為混入正常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在組織層級、組織成員數量、獎金制度上進行創新,從而模糊本質上的投資專案的實際操作邊際,使投資者更加傾向於自主的發現下線,對自己的傳銷行為毫無察覺。
現在很多社交媒體軟體、短視頻新興軟體中,都不乏有新型傳銷參與者的宣傳,作為投資者的我們一定要注意這種變體傳銷,增加自身的防範意識。
總結
無論是傳統傳銷還是新型傳銷,對於社會來說它毋庸置疑是個毒瘤。最簡單的一點就是需要發展下線的基本都是傳銷無疑了,所以面對這樣的傳銷行為一定要說“不”!另外在選擇外匯平臺之前,一定要學會檢驗平臺的真假!
在今年8月中旬,外匯天眼曾發布「GSM有主標MT4/5軟體,為何評分不高?」並在這篇解析文中仔細查證了該平台的監管狀況與網站資訊。有鑑於最近GSM造成的危害甚大,我們決定對該公司做更深入的追蹤與報導。
最近,有位受害者外匯天眼爆料,他因為誤信網友介紹的賺錢機會,陸續入金10幾萬元到黑平台,後來因為一場「意外」而賠掉所有錢,但在仔細思考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時,漸漸發現情況並不單純。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近日,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提醒投資者注意,名為InertiaFinance的實體進行了需經FCA授權的業務活動,但從未獲得FCA授權或在FCA註冊,在沒有FCA監管的情況下運營業務。
日前台北市警方接獲一家貸款公司報案,對方表示有位周姓老太太疑似碰到詐騙,到地政事務所設定抵押位台北房產,希望能貸款4,000萬元。承辦人員在審核時認為情況不太對勁,因此協助申請塗消,並通報警方處理。